<big id="3zx71"><ruby id="3zx71"></ruby></big>

      <track id="3zx71"><strike id="3zx71"><ol id="3zx71"></ol></strike></track>

      <address id="3zx71"></address>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資訊
        聯系我們

        山東省人社廳:保障鄉鎮工作人員待遇休假權益 加大“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力度

        2018-12-28 10:56:18??????點擊:

        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貫徹落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分工方案》。方案明確了40項重點任務分工及落實計劃,要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真貫徹《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有關規定,按照職責分工,提出本地貫徹落實措施,列出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限,確保政策落實、落地、落細。

        方案明確,2019年3月底前,設區的市可將縣(市、區)及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核準權限下放至縣(市、區)。2019年3月底前,出臺《關于改革完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在聘用工作中,向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博士學位人員等人員進行傾斜。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者副高級以上職稱,基層急需且本人自愿到鄉鎮事業單位工作的,可直接聘用到上一層專業技術崗位,相應崗位沒有空缺的,使用特設崗位直接予以聘用,在鄉鎮工作累計滿5年且考核合格的,可按現聘崗位流動。

        方案強調,要指導各地認真落實有關文件規定,加強監督指導,推動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依法保障鄉鎮工作人員休息休假權益,確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按規定發放未休假工資報酬。

        貫徹落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分工方案

        為貫徹落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魯人社發〔2018〕40號),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地,真正惠及基層,現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一、重點任務分工及落實計劃

        1.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研究制定符合職業農民特點的職稱標準條件和評審程序。職業農民參加職稱評審不受學歷、所學專業等限制,重點考察業績貢獻、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

        責任處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1)指導東營市根據試點方案開展評審工作。2019年1月底前完成首批評審工作。(2)對東營市的試點經驗、成效進行全面總結,適時在全省推廣。長期性任務。

        2.建立鄉土人才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在有條件的鄉鎮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所(站),提供便捷高效的技能鑒定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職業農民職業技能鑒定目錄,制定鄉土技能人才技師和高級技師直接認定辦法、職業農民職稱和職業資格銜接辦法。

        責任處室:職業能力建設處牽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通過設區的市人社部門,對本地區鄉土人才專項能力和職業農民職業技能需求情況進行調查摸底。2019年6月底前完成。(2)自2019年下半年起,根據國家即將實施的技能等級評價制度,研究制定鄉土人才技能評價標準開發辦法。(3)根據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結合職業農民的技能要求和特點,選擇適合職業農民鑒定的職業(工種)組織鑒定。長期性任務。(4)發布職業農民職業技能鑒定目錄,制定鄉土技能人才技師和高級技師直接認定辦法。2019年12月底前。

        3.建立鄉土人才以賽代評機制。鼓勵支持全省各地開展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和傳統技藝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的選手直接認定技師、高級技師等技能資格。每三年舉辦一次全省鄉土人才傳統技藝技能大賽,對前十名獲得者授予“山東省鄉村傳統技藝技能大師”稱號,并給予獎勵。

        責任處室:職業能力建設處牽頭,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對以各市人民政府或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名義舉辦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和傳統技藝技能大賽的,納入“技能興魯”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對獲獎選手按照規定,落實待遇和晉升職業資格。(2)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名義聯合有關部門,每三年舉辦一次全省鄉土人才傳統技藝技能大賽,對前十名獲得者授予“山東省鄉村傳統技藝技能大師”稱號,并給予獎勵。長期性任務。

        4.開展農民企業家、回鄉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種植高手、養殖能手和能工巧匠等鄉土人才摸底調查,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高校畢業生就業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通過各市、各高等學校、鄉土人才協會等,對農民企業家、回鄉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種植高手、養殖能手和能工巧匠進行摸底。2019年3月底前完成。(2)根據摸底情況進行梳理,逐步建立鄉土人才信息庫。2O19年9月底前完成。(3)指導各市和鄉土人才協會等組織,加大對鄉村人才振興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實時更新、動態調整鄉土人才信息庫。長期性任務。

        5.實施百萬職業農民技能提升計劃,將其納入山東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計劃,充分運用田間課堂、農民夜校、網上教學等形式,發揮各級各類創業大學、就業培訓機構、創業孵化基地、農廣校、農村電商基地等平臺作用,五年分級分類培訓400萬人次,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責任處室: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職業能力建設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分別負責。

        落實計劃:(1)開展山東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工作調研,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等職業農民群體培訓需求進行摸底,結合摸底情況制定下年度山東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培訓計劃。2019年3月底前完成。(2)開展山東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培訓,豐富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長期性任務。

        6.實施百萬鄉土人才培育示范計劃。將鄉土人才納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工程,通過遠程教育、集中培訓等多種教育培訓方式,促進鄉土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每年舉辦20期高級研修班,培訓全省服務鄉村振興急需緊缺的、骨干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1000人。

        責任處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1)每年為鄉村振興領域高級研修項目分配20期以上名額,培訓全省服務鄉村振興急需緊缺骨干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1000人,在2019年高級研修項目年度計劃中開始實施。長期性任務。(2)會同有關部門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通過遠程教育、集中培訓等多種教育培訓方式,促進鄉土人才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長期性任務。

        7.制定齊魯鄉村傳統技藝技能保護計劃,編制民間技能人才目錄,每年建設15個齊魯鄉村特色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由所在市縣財政給予適當支持,到2022年培育150名傳統特色工藝傳承技能大師。鼓勵有條件的市積極爭取財政支持,開發具有齊魯鄉村特色的職業農民專項職業能力培訓包。

        責任處室:職業能力建設處牽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由設區的市編制民間技能人才職業目錄。2019年12月底前完成。(2)自2019年起,鼓勵有關市每年培育40名左右具有當地傳統特色的工藝傳承技能大師。長期性任務。

        8.實施百萬鄉土人才定向培養計劃,推進我省高職和技工院校規劃建設涉農學科專業或開設特色工藝班次,采取委托培養、訂單培養或者定向就業、專項獎學金等方式,應用長短結合,彈性學制、“半農半讀”等形式,開展鄉土人才專業教育和專項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全省重點技工院校每年培養培訓不少于10萬人次。

        責任處室:職業能力建設處、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負責。

        落實計劃:(1)鼓勵技工院校開設鄉土技能特色工藝班,擴大涉農專業,培養涉農技能人才。2019年10月底前完成。(2)自2019年起,全省省級以上重點技工院校每年開展培訓不少于10萬人次。

        9.鼓勵支持各市、縣(市、區)面向海內外山東籍企業家、創業者,及金融投資業者、專家學者等各類人才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在現代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農業生產和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吸引、整合、調動各方資源,推動農村農業投資和科技成果轉化。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下發通知,對省內在現代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農業生產和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流通等方面的項目人才需求開展摸底,形成項目信息庫并面向海內外集中發布。2019年6月底前完成。(2)根據項目對接情況,招募“鄉村振興合伙人”,頒發《山東省鄉村振興合伙人》證書,授予“榮譽市民”“名譽村長”等稱號,在創業擔保貸款、人才工程評審方面享受我省優惠政策或給予傾斜。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10.緊緊圍繞《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推動各類創業園區轉型升級,更好服務鄉村產業振興,更好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

        責任處室: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牽頭,高校畢業生就業處、人才開發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制定省級創業示范平臺提質行動方案,印發通知。2019年6月底前完成。(2)在全省范圍開展省級創業示范平臺提質行動。長期性任務。

        11.開展返鄉農民工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網絡創業、電子商務等特色創業培訓。

        責任處室: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負責。

        落實計劃:(1)調研摸底返鄉農民工創業需求和特色創業培訓項目。2019年3月底前完成。(2)指導各市圍繞特色培訓項目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長期性任務。

        12.大力引導原籍企業家、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經濟文化能人等群體以投資興業、援建項目、助學助教、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多種方式,反哺故里、報效鄉梓。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赴省內外開展實地調研,吸取有關市在吸引原籍人才返鄉創業、成立村事顧問委員會等方面的經驗做法。2019年6月底前完成。(2)根據前期調研結果,指導各市制定針對本市的村事顧問委員會規章,建立村事顧問制度。村事顧問享受在投資入股、技術服務、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結合前期人才項目摸底,引導村事顧問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鄉村振興項目。2019年9月底前完成。(3)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服務大廳開設村事顧問服務窗口,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長期性任務。

        13.研究制定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實施方案,構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長效機制。

        責任處室:高校畢業生就業處牽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1)制定出臺《關于改革完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促進各類人才向基層流動、集聚。2019年3月底前完成。(2)出臺我省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實施方案。2019年3月底前完成。(3)建立基層成長計劃后備人才庫,每年遴選基層管理人才1000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1000名、基層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長期性任務。

        14.加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力度。從2019年到2022年,縣(市、區)要統籌縣域事業單位崗位,確保每年每個鄉鎮有2個崗位用于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 招募計劃。全面落實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相關政策,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后備人才庫。

        責任處室:高校畢業生就業處牽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招募工作,確保統籌縣域事業單位崗位,每年每個鄉鎮有2個崗位用于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招募計劃。每年10月底前完成。(2)落實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相關政策,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后備人才庫。長期性任務。(3)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魯辦發〔2017〕37號)要求,鄉鎮事業單位在編制和崗位空缺數額內招募“三支一扶”人員,“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滿2年且考核合格的,采取考核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為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15.在“青年優秀人才引進計劃”中設立鄉村人才專項,專門為鄉村發展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并配套相應的培養支持政策。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牽頭,高校畢業生就業處配合。

        落實計劃:協調相關部門部署2019年“青年優秀人才引進計劃”相關工作,拓寬實施范圍,在實施方案中設置鄉村人才專項,為鄉村發展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2019年3月底前完成。

        16.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除享受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外,在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時,根據信用情況取消反擔保;成功創辦小微企業的,可簡化程序、手續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對帶動就業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小微企業,可繼續提供最多3次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責任處室: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牽頭,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高校畢業生就業處配合。

        落實計劃:(1)開展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情況及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情況調研。(2)指導各市開展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工作。長期性任務。

        17.2018年以后畢業,自愿到我省財政困難縣的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且服務年限連續滿3年以上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其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本金由財政給予補償。

        責任處室:高校畢業生就業處負責。

        落實計劃:配合省教育廳,對2018年以后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到財政困難縣的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且連續服務滿3年以上的,給予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本金補償。長期性任務。

        18.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專家服務基層、創業導師走進留創園等活動為載體,重點圍繞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每年分級組織不少于10000人次的各行業、各領域專家(人才)到基層服務,著力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慢、農村實用人才匱乏等方面的難題,切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打通科技下鄉“最后一公里”。

        責任處室: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負責。

        落實計劃:(1)每年組織8-10次省級專家服務基層示范活動。每年12月底前完成。(2)園區類省級專家服務基地應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的規模性專家服務活動,多種方式邀請不少于200人次的專家參與活動;機構類省級專家服務基地應每年邀請不少于100人次的專家服務活動。每年12月底前完成。(3)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每年柔性引進400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推動40個項目落地。每年12月底前完成。

        19.鼓勵支持省屬高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等各類高層次人才通過項目合作、短期工作、專家服務、兼職等形式到基層開展服務活動,服務期限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可以作為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的依據。省人才工程專家參與服務基層工作業績作為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貢獻特別突出的可破格參評職稱。

        責任處室: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牽頭,人才開發處、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1)按照國家和省里的專家服務基層計劃安排,每年集中組織8-10次服務基層活動,遴選邀請部分省人才工程專家參加。每年12月底前完成。(2)各市、縣(市、區)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每年組織或承接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集中邀請省人才工程專家參加。每年12月底前完成。(3)每年組織一次考核,采取省人才工程專家自評、服務單位與所在單位分評、省里綜合評價的方式進行。所在單位人事(人才)部門按年度組織省人才工程專家進行服務基層工作總結,并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報送工作總結情況。每年12月底前完成。(4)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根據省人才工程專家服務基層工作考核情況,每年通報表揚30位“省級專家服務基層先進個人”和30個“省級專家服務基層先進單位”。每年12月底前完成。(5)在2019年度職稱評審工作中,明確省屬高校、科研院所、公立醫院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到基層開展服務活動,服務期限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可以作為職稱評審的依據。長期性任務。

        20.推薦、選拔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齊魯首席技師、省有突出貢獻技師等人選時, 向在鄉村基層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且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高層次人才傾斜。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職業能力建設處、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支持在鄉村基層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且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高層次人才申報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符合推薦和選拔條件的,予以優先推薦。按年度組織實施。(2)增加齊魯首席技師涉及鄉村基層技能領域高層次人才的推薦條件,對扎根鄉村基層,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且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新型職業農民,允許其申報齊魯首席技師。2019年12月底前完成。(3)部署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有突出貢獻技師選拔工作時,要求各市的推薦人選中,應至少有1名在鄉村基層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且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按年度組織實施。

        21.鄉村企業申報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或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予以優先支持。對到鄉村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開展博士后研究的博士,納入“企業博士(后)集聚計劃”,放寬條件予以資助。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根據國家部署安排,對鄉村企業申報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或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推薦。(2)修訂完善《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到鄉村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開展博士后研究的博士,放寬博士畢業學校條件限制,納入“企業博士(后)集聚計劃”予以資助。按年度組織實施。

        22.圍繞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業領域“外專雙百計劃”支持數量,每年入選比例不低于12%。鄉鎮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申報“外專雙百計劃”時予以優先支持。

        責任處室:省外國專家局負責。

        落實計劃:鼓勵引導現代農業領域的外國專家積極申報“外專雙百計劃”,同時對于現代農業領域特別急需緊缺、產生重大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前景明朗的高層次外國專家和團隊,在申報時可“一事一議”靈活組織評審。每年12月底前完成。

        23.引智推廣項目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有條件的村、鎮農業合作社、農場可直接申報,資金直接撥付到村,每年通過的涉農項目一般不低于70%。

        責任處室:省外國專家局負責。

        落實計劃:(1)鼓勵有條件的村、鎮農業合作社、農場申報引智成果示范推廣項目。每年6月底前完成。(2)按照評審結果及時撥付項目資金。每年7月底前完成。

        24.對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的產業村持續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到2022年,在全省范圍內培育50個引智示范村。

        責任處室:省外國專家局負責。

        落實計劃:(1)圍繞依托省、市兩級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培育引智示范村開展調研。2019年3月底前完成。(2)印發依托引智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培育引智示范村的通知。2019年5月底前完成。(3)在全省范圍內培育約50個引智示范村。2022年底前完成。

        25.建設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根據重點產業調整服務基地布局,重點在加快農村新舊動能轉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鄉村骨干技術人才上發力,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家左右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柔性引進2000名以上院士、千人計劃專家等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推動200個以上項目在基地落地。鼓勵支持各設區市建立市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

        責任處室:省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負責。

        落實計劃:(1)每年評選10家左右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組織8-10次省級專家服務基層示范活動。每年12月底前完成。(2)園區類省級專家服務基地應每年組織不少于2次的規模性專家服務活動,多種方式邀請不少于200人次的專家參與活動;機構類省級專家服務基地應每年邀請不少于100人次的專家服務活動。每年12月底前完成。(3)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每年柔性引進400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推動40個項目落地。每年12月底前完成。

        26.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在鄉村設立涉農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等,促進高層次人才、項目、科技、信息、資金等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單位對到平臺工作的人員,可參照基層工作人員的相應政策待遇,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給予適當傾斜。

        責任處室:工資福利處牽頭,人才開發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省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辦法》,推動省屬事業單位全面落實績效工資制度,指導各地完善績效工資政策體系,鼓勵事業單位搞活內部分配。長期性任務。

        27.鼓勵依托各類園區建設面向鄉村振興的“雙創”園區,開展省級“鄉村雙創示范園區”評選活動。

        責任處室: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牽頭,高校畢業生就業處、人才開發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配合。

        落實計劃:(1)制定省級“鄉村雙創示范園區”評選方案。2019年8月底前完成。(2)召開“鄉村雙創示范園區”建設現場會,推廣經驗,部署省級“鄉村雙創示范園區”評選工作。2019年10月底前完成。(3)2020年-2022年,每年開展一次省級“鄉村雙創示范園區”評選認定工作。

        28.全面下放基層高級職稱評審權,由各設區的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本地區“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職稱制度,基層職稱系列均可設置到正高級。鄉鎮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全省統一的職稱評審或基層職稱評審。鄉鎮基層職稱評審單獨標準,單獨評審,頒發基層職稱證書,證書在全省鄉鎮區域內使用。取得基層職稱人員在鄉鎮事業單位崗位聘用時,與取得全省統一職稱人員同等對待。取得基層職稱后,在鄉鎮專業技術崗位累計聘滿5年且考核合格的,可以申請換發相同級別全省統一的職稱證書。

        責任處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牽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1)指導各設區的市建立健全本市基層職稱制度。長期性任務。(2)按照鄉鎮基層“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評聘制度,取得基層職稱的人員,與取得全省統一職稱的人員,在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具有同等聘用資格。2019年3月底前完成。

        29.在鄉鎮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人員(醫療衛生專業除外)申報職稱評審時,不受所學專業限制,側重考察其實際工作業績??h級及以上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交流聘用到鄉鎮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可不受任職年限、職務級別和崗位結構比例的限制,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在鄉鎮事業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申報副高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申報正高級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取得中級職稱后在鄉鎮醫療衛生機構連續工作滿10年的專業技術人員,可經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基層衛生副高級職稱,并限定在鄉鎮醫療衛生機構聘用。

        責任處室: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牽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在2019年度職稱評審工作通知中明確有關要求,后續為長期性任務。出臺《關于改革完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在聘用工作中,向長期在鄉鎮基層事業單位一線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人員予以傾斜。

        30.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或者副高級以上職稱,基層急需且本人自愿到鄉鎮事業單位工作的,可直接聘用到上一層專業技術崗位,相應崗位沒有空缺的,使用特設崗位直接予以聘用,在鄉鎮工作累計滿5年且考核合格的,可按現聘崗位流動。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出臺《關于改革完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在聘用工作中,向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博士學位人員等人員進行傾斜。2019年3月底前完成。

        31.將縣(市、區)及鄉鎮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核準和聘用備案權限,由設區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下放至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根據“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設區的市可將縣(市、區)及鄉鎮(街道)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核準權限下放至縣(市、區)。2019年3月底前完成。

        32.提高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級崗位比例,由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根據崗位結構比例標準,按行業研究制定鄉鎮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調整)方案,對鄉鎮事業單位實行總量管理、動態調整、統籌調控。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出臺《關于改革完善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提高基層民生領域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比例,重點提高高級崗位設置比例。2019年3月底前完成。

        33.落實國家和省各項工資福利政策,統籌考慮縣鄉人員待遇政策和標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縣(市、區)為單位進一步提高鄉鎮工作補貼標準,確保鄉鎮工作人員收入高于縣直機關同職級人員水平。

        責任處室:工資福利處負責。

        落實計劃:指導各地認真落實《關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心關愛基層干部有關要求切實保障和落實基層工作人員正常待遇的實施意見》(魯人社發〔2018〕23號)各項工作要求,定期調度情況,建立工作臺帳,并會同財政等部門加強督導檢查。長期性任務。

        34.推動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依法保障鄉鎮工作人員休息休假權益,確因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按規定發放未休假工資報酬。

        責任處室:工資福利處負責。

        落實計劃:指導各地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工作的通知》(魯政辦字〔2014〕20號)和《關于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發放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有關問題的通知》(魯人社發〔2014〕13號)等文件規定,加強監督指導,推動制度落實。長期性任務。

        35.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帶著科研項目或成果,離崗或在職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企業、家庭農場或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除享受《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教育廳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魯人社規〔2018〕1號)規定的政策外,將首次創業,正常經營一年以上的離崗或在職創業的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范圍,補貼標準不低于1.2萬元。同時,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范圍,享受相關政策。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按規定給予最長三年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按規定給予1年社會保險補貼。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鼓勵各地參照就業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政策,給予一定獎補。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高校畢業生就業處、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分別負責。

        落實計劃:將“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鼓勵各地參照就業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政策,給予一定獎補?!奔{入到即將出臺的新一輪就業扶貧政策。

        36.鄉鎮事業單位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可采用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收入分配辦法,所需經費在績效工資總量內單列,相應增加單位當年績效工資總量。鄉鎮事業單位要支持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兼職方式,為農戶、合作社等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所得收入不納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管理。

        責任處室:工資福利處牽頭,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配合。

        落實計劃:貫徹落實《關于山東省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的意見(試行)》,指導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抓好落實。長期性任務。

        37.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單位)在全省組織開展“十強百優”選樹活動。

        責任處室:人才開發處牽頭,職業能力建設處配合。

        落實計劃:(1)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省“十強百優”評選獎勵方案,2019年6月底前完成。(2)部署開展山東省“十強百優”評選。2019年12月底前完成。(3)加大對“十強百優”宣傳力度,展示我省鄉村人才振興的發展成果,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帶動效應。長期性任務。

        38.每年選樹“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并給予獎勵。

        責任處室: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牽頭,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配合。

        落實計劃:(1)開展返鄉創業農民工情況調研。2019年9月底前完成。(2)研究制定我省選樹“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工作方案。2019年12月底前完成。(3)結合我省實際,每年對“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表揚。長期性任務。

        39.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對服務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授予“山東省鄉鎮優秀農業技術人員”稱號,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

        責任處室: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負責。

        落實計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扎實做好鄉鎮優秀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選拔表彰工作。長期性任務。

        40.引導、幫助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和鄉村企業規范勞動關系,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支持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引導鄉村自由職業者、沒有勞動關系的職業農民按照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責任處室:職工養老保險處、居民養老保險處、省社會保險事業中心分別負責。

        落實計劃:(1)進一步促進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以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新興業態從業者為重點,提高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覆蓋面。(2)按照魯人社辦發〔2016〕18號文件規定,繼續實行繳費基數過渡期政策,減輕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壓力,較好地保障其養老保險權益。(3)指導各市認真貫徹落實魯衛發〔2018〕6號文件,積極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切實提高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水平。(4)積極做好城鄉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銜接工作,保障勞動者流動就業時養老保險關系順暢轉接,促進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長期性任務。

        二、工作要求

        (一)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認真貫徹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有關規定,按照職責分工,提出本地貫徹落實措施,列出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限,確保政策落實、落地、落細。

        (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有關處室、單位要高度重視,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建立任務配檔表,牽頭處室和單位要對分工任務負總責,參加處室和單位要樹立全局觀念,加強溝通,密切協作,確保在規定時間節點內完成各項任務。

        (三)建立督查落實機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將建立定期調度機制,通過調研走訪、電話征詢或委托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落實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使鄉村人才振興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高肉H将军又大又长又粗

        <big id="3zx71"><ruby id="3zx71"></ruby></big>

            <track id="3zx71"><strike id="3zx71"><ol id="3zx71"></ol></strike></track>

            <address id="3zx71"></address>